丹东*海遭腾挪
曙光股份遇三变
疑云之一:资产转让现疑云
曙光股份涉嫌虚假陈述疑云之二:描述自相矛盾
曙光股份陷诚信危机证券时报
范
彪赚钱的资产卖出去,亏损的资产买进来。对上海曼哈顿这种持续盈利的公司,曙光股份(600303)将其卖出,而在仔细研究曙光股份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后,发现,对近三年来业绩平平的丹东*海公司,曙光股份却不惜耗费重金,从大股东处收购该公司股权,而除此之外,关于丹东*海的故事还不少。行业火热
客车业务却亏损丹东*海于2002年由辽宁*海汽车集团、曙光股份出资组建,其中:*海汽车集团持股49%、曙光股份持股51%。在丹东*海成立初期,这家公司保持了不错的盈利能力。2004-2006年,丹东*海分别盈利1645万元、2263万元、2106万元。就在2006年12月,*海汽车集团将其丹东*海39%股权转让给丹东曙光实业公司——曙光股份大股东的控股子公司(下称曙光实业)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丹东*海的利润就开始下滑。2007年,丹东*海亏损1129万元;2008年,丹东*海微利25万元,2009年上半年,*海客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4.62%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整个行业来看,丹东*海业绩下滑的几年,却正是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时候。2006-2008年,宇通客车的净利润分别为2.35亿元、3586亿元、5亿31亿元;金龙汽车盈利分别为1.61亿、2073亿、1亿97亿;中通客车,相应的盈利也达到了784.3万元、2644.71万元、2698.13万元。国泰君安一份关于曙光股份2008年年报的研究报告名为“客车——众人皆增我独降”丹东*海是曙光股份整车业务的重要载体,一位分析师对曙光股份整车业务下滑的看法是:由于整车市场竞争激烈、原材料成本压力加大以及公司所处地理位置等原因,企业主导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还不很强。当然,这仅仅是一家之言,丹东*海不赚钱的真实原因,恐怕只有该公司自己清楚。土地变资金
大股东收获真金白银面对丹东*海这家业绩不断下滑的公司,曙光股份大股东近两年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2006年底,曙光实业以1.27亿向丹东*海出售了土地和房屋资产,以供其经营所需。2008年8月,曙光实业又宣布,对丹东*海增资2.06亿元,增资后,曙光实业持股提升至42.91%。不过,增资时,曙光实业没有动用真金白银,而是用的土地。按照常理,曙光实业又是向丹东*海出售土地,又是增资,而且涉及金额都不小,这样重大的投资决策,一般不会轻易更改。然而,事情过了仅仅3个月,曙光实业的态度突然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。曙光实业宣布,将持有的丹东*海42.91%的股权卖给曙光股份,作价3.42亿元。股权转让后,曙光股份将持有丹东*海96.77%的股权。当时,曙光股份表示,此举目的是为了增加投资收益。然而,从前面的财务数据来看,曙光股份要从丹东*海获得投资收益,恐怕并不容易。根据公开资料,曙光实业用于增资的土地和房产资产评估增值率为60.6%。而等到曙光实业要转让丹东*海的时候,当时的资料显示,丹东*海应收账款从年初的2.42亿元猛增到8月末的4.35亿元。总的来看,曙光实业进出丹东*海的前后几年,围绕丹东*海发生了三大变化:其一,丹东*海业绩从稳定盈利变为不赚钱,背后原因耐人寻味;其二,丹东*海花上亿资金从曙光实业手里买了一块地,曙光实业获得大量现金;其三,在以一块地增资丹东*海后,曙光实业马上将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,再次变现了3.4亿元的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