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曾经四大发明傲视世界、留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中国,在民国到建国初因为工业基础薄弱,火柴、钉子、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无法生产,所以便有了“洋火”、“洋油”和“洋钉”等。
笔者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山东农村,在儿时的记忆中,当时的爷爷奶奶仍然称火柴为洋火,煤油为洋油,小学时候晚自习用墨水瓶做煤油灯,那时候还没用电。
如今,建国70多年,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,中国已经今非昔比,已经拥有完备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。
然而,在我们的日化用品行业中,国人每天都在用的小小一支牙膏,如今仍然为外资所盘踞。根据年中国市场排名前十的销售品牌,有六家为外资品牌,分别是黑人、佳洁士、高露洁、中华、舒适达、竹盐;国产品牌仅有云南白药、冷酸灵、纳爱斯、舒客。
从产量上看,本土品牌的总产量占中国牙膏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约为42%,而外资品牌占58%,外资仍占主导地位。而年根据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年年鉴数据,国产牙膏产量占比48.1%,外资企业占比36.97%,合资企业占比16.1%。国产牙膏市场份额空间提高,但仍不占主导地位。
引以为豪的国产牙膏品牌
然而,并非老夫聊发少年狂,我们的国产牙膏品牌也曾一度风光和骄傲。“一口好牙,两面针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火遍中国,也让两面针牙膏和柳工、螺狮粉、金嗓子等,共同组成柳州的品牌骄傲。
柳州两面针最早起源于年成立的五家小型肥皂厂,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为民用洗涤之用。经历年改建“柳州市肥皂厂”、年更名“柳州市日用化工厂”后,年改革开放后组建“柳州市牙膏厂”。年建厂后的两面针在年成功股改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,年两面针销售4亿支牙膏,从年开始连续十五年同类产品销量第一,和高露洁、佳洁士等洋品牌三足鼎立。
年两面针牙膏市场占有率达到16.30%,稳居国产品牌第一宝座。年创下营收5.86亿元。年乘势追击,成功在国内A股上市,成为国内牙膏第一股。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,当年更是将同行安徽芳草日化收入囊中。
与此同时,两面针先后获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和“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”等行业殊荣。年和年先后有两位国家领导人视察两面针,其中一位在年称赞两面针是“国宝”。
而广西另一个足以堪豪的国产牙膏品牌是著名的“拍照喊田七”的田七牙膏。田七成立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年,诞生于广西梧州。
当地人颇通健康养生,将田七这一中草药放入牙膏,于是诞生了田七牙膏。年的田七牙膏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,名职工的人均工资高于北京。年到年则实现了6亿到10亿销售收入的火箭式上涨,位居高露洁、佳洁士、中华牙膏之后。
据称年高光时刻的田七牙膏排满了九条生产线,工人们加班加点。因为不停车间劳作,有人回家后手发抖发软到没法做饭。
而同样书写传奇的国产品牌是嘿,黑妹的黑妹牙膏,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年销售额6亿元。90年代凭着广告牙好,胃口就好,身体倍棒,吃嘛嘛香,您瞅准了,蓝天六必治爆红(原本默默无闻20年的相声演员李嘉存曾因此大火陈佩斯也曾为该品牌代言)的蓝天牙膏则历史更为悠久。
该品牌前身是辽宁锦州人刘凯平早在年就成立的同昌行,其推出了著名的地球牌牙粉,是我国牙粉、牙膏制造业的先驱。
建国后的年成立了利民牙粉牙膏厂,年推出国内首支含氟牙膏,年正式更名为天津牙膏厂,年推出国内首支全效牙膏,年占国内牙膏市场近16%的份额。
而“冷热酸甜,想吃就吃”的冷酸灵则是年成立的重庆本土企业,年更名为重庆牙膏厂,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支氯化锶抗过敏牙膏(现冷酸灵抗敏感系列牙膏),从而确立了其抗牙齿敏感的国产牙膏品牌定位,年则谢绝了外资的收购或合资请求。
去年推出的火锅牙膏颇为引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