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发液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新锐品牌人必看10个案例首度详解欧莱雅
TUhjnbcbe - 2021/2/24 18:46:00

一个成功的品牌不单是成功的商品,而且还意味着一种与品牌联想相吻合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文化。随着消费的升级,当今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精致的品质生活,寻求与自己契合的品位与格调的品牌产品。消费的本质内涵是审美文化,而这种文化的形成是消费者对满足某种需求的认同,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,也在消费着文化。

品牌美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。木心说:“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解救不了。”审美是品牌构建的重要因素,品牌中的美学价值是建立视觉和情感品牌的重要途径。

对于化妆品行业从业人,因为这份职业是和美相关、和潮流相关的,那么“美学力”就是一个商业行为,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企业的软实力,甚至会成为品牌的底线。

如何提升美妆行业的美学力?这个行业当中美学意味着什么?美学力是不是一个玄学?审美力可不可以被锻炼?就好像我们的运营能力一样,是不是可以被锻炼,是不是可以增长?能否被管理?

在今天这个颜值经济的时代,市场变化迅速又激烈,很多品牌人、职业经理人都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,尤其是在创意管理和决策中,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,而我们的软实力是需要长期持续锻炼和培养。

为了帮助大家对有更全面的了解,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何一,为大家分享。

何一

WUYI品牌咨询与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

何一,北京大学法国文学与艺术学本科毕业,旅法8年。曾担任欧莱雅集团巴黎总部DMI产品经理,欧莱雅中国区市场部品类总监,中国本土集团相宜本草品牌总监。

有丰富的品牌管理经验,涉及创意资产、创意策略及创意应用等内容。她的经历横跨品牌人,广告人,营销人;从品牌管理者到品牌服务商,从不同的角度解读。

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讨论:

1、法国品牌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才价值观?

2、“美学力”是不是玄学?具体包括哪些能力?如何锻炼与提升?

3、什么是品牌的创意资产?如何分级分类?

4、创意流程应该如何管理?

今天,对于广告人而言,创意审美能力面临三大危机,首先是越来越苛刻和专业的品牌方,他们对“创意产品”的要求越来越复杂、综合、细分化,也需要越来越快速的响应;第二是消费者,Z世代消费者见过世面,走过世界,生活经历丰富细腻,对审美有自己的见解,这倒逼我们营销人必须先知先觉,并始终保持开放性,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;第三是渠道和媒介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,创意产品需要不断与之进行“适配”,我们需要在创意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实验和实践。

在创意管理中,国内品牌经理人虽然在不断进步,但也常见三大症疾:

1、胸中没有图景:想要什么?创意策略不明确,目标不明、对标缺失或落后;

2、手中没有工具:怎么达到?与创意团队共创的语言、工具、方法生疏;

3、对产出无从评估:如何决策?评估与决策标准不明、主次不分,甚至自相矛盾。决策者众多。

关于“品牌经理人”的创意管理能力,我可以先和大家聊聊我供职多年的欧莱雅巴黎总部DMI部门-这是欧莱雅传说中最核心而神秘的部门,历届CEO和品牌掌门人无一不成长于此。它身兼三职:品牌全球策略司令部、战略新品开发中心、核心创意资产的生产基地。DMI形成了一套基于品牌战略、以产品为中心、结合内外部创意生态链的品牌资产塑造与管理模式。而这个模式,是非常不同于更为我们熟悉的“宝洁模式”。

经常有人问我,法国为什么能诞生那么多美妆和奢侈品牌?法国品牌为什么那么有逼格有品味?为什么欧莱雅集团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神话(而不仅仅是销售奇迹)?

我想,“法式品牌”的成功,除了有丰厚的“原始资本积累”,也离不开法国当代商业社会独特的人才价值观。

以欧莱雅DMI为例--员工人数很少,但有很强的共性:他们可能表面非常自我、傲慢,有极强的优越感,对形式偏执,甚至有些“Snob”,和美国德国日本的同行相比,经常疯疯癫癫、*治不正确。其实这往往是被体制默许、甚至刻意选拔培养的结果–这个体制尊重创造力胜过遵循规则,提倡感性大于理性、直觉大于分析、审美品味大于逻辑梳理、文化素养大于商业经验、人格魅力大于*治正确。当然,这都是相对的。

所以哪怕是“职业经理人”,某种具有创造性的企业家精神也能在DMI的体制内得到充分发挥,相对于美式宝洁体系精准的商业思维与执行力,法式品牌人的创意主动性和直觉判断力更强,与外部创意合作伙伴容易形成同频共创的关系,打造产品的时候能天然融入细腻的体察和微妙的体验。而这些无法言说、无法KPI化的内容,往往就是高附加值产品最天然的竞争力。

虽然,法国品牌人看似自由散漫、理性缺失,然而,真正的品牌高手总是游走于无形与有形,有法与无法。表面的感性与混乱之下,法国品牌依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意管理与生产模式,造就了一批法国企业和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核心竞争力。我们姑且泛称为品牌人的“商业美学力”锻造。

“审美”是一个太过宏大艰深的话题,今天主要从“商业美学力”的角度,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,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欧莱雅以及品牌咨询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。

其实,美学力不是玄学,需要被刻意练习。同样,创意表达可以极致感性,但创意流程也需要理性管理。

“商业美学力”包括哪些能力?基础技能:审美判断能力、创意应用能力;高阶素养:美学创造能力、创意管理能力。

01

审美判断力

商业审美练习

恰是一个撇去浮沫、深入本质的过程

在过去,审美能力是个体的、文化性的行为;在今天,审美能力越发具有商业意义,是从业者的职业竞争力,是企业的软实力和品牌的底线。

审美是对“美”的洞察与判断,是一系列主观的、有意识的行为:欣赏、理解、分析、评判。

这句话里,其实“主观”是个命门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感叹:“哎呀,这个很好看,我要做这样高颜值、有高级感的设计““这个东西太丑了,太Low了。”

我从品牌方到服务方,非常大的一个角色转化,就是从一个“批判者”转变成了一个“说服者”。我真心发现,在这个世界上,要以一个“说服者”的姿态来生活,真的是蛮要命的。

因为“主观”才是认知的常态,何况是关乎“美丑”的判断。抽象的、概念的、文字的,视觉的……其实批判与说服的角力之间,主观当道,处处充满了陷阱与误读。商业审美练习,恰是一个撇去浮沫、深入本质的过程。理性与感性在相互批判和转化中被消化、再造。

如果你说不出“美与不美”的道理,那多数时候,你只有把你的审美憋回去。当你没有办法说服,没办法传达的时候,你的“审美”与“创意”就很难被认同、被有效执行。

那么,如何锻炼“审美判断力”?审美判断力是认知转化的能力,是如何把无意识的感慨转化成有意识的批判的过程。怎样将感性认知进行理性的拆解分析?怎样在具象的表达和抽象的概念之间进行转换?

1、学会提问题,学会去判断,训练基本审美逻辑。

训练审美逻辑有很多办法,但我觉得比较初步但也比较有效的办法,是要学会有意识地问问题,可以从三个维度拆解--观看,感受和行为。

首先是观看,我们至少要知道,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?什么颜色?什么字体?什么画风?什么工艺?表现的是什么风格?再高阶一点,来自什么样的文化和艺术背景?来自什么“IP”?如何实现了跨界?“观看”有道,我们首先要实现“视觉”与“语言”的转化,将看到的东西尽可能地描述出来。它不难,但需要一定的视觉经验和知识积累。

第二是感受,我们是否可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,为什么这个设计我觉得很“高级”很“酷”?我喜欢它是因为我感觉很舒服很愉悦?还是因为很快乐很兴奋?为什么会有这种兴奋感?为什么会觉得不安?为什么觉得紧张?这些情绪是不是让我联想到了某段回忆、某一个人?感受是相当主观的,但也值得被梳理。未经审视的主观感受,也只是一片混沌罢了。

第三是行为,如果有目标意识和商业意识的话,我们会追问一些与行为和场景相关的问题。为什么有些品牌绝对不会出现在电梯广告中?为什么机场广告牌那么大却只有一个logo就没别的字了?快递箱里的这张小卡片,想传递什么样的信息?是让我发朋友圈?让我参与进去?还是让我购买?这背后的动机和商业意义在哪里?

其实,视觉处处透露出我们的心理与行为。例如,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新锐品牌人必看10个案例首度详解欧莱雅